中央6/1992年nba选秀/皇马vs马竞/欧冠杯赛程比分

聯(lián)系我們  CONTACT US

服務(wù)熱線:182-3988-8828

地址:河南省靈寶市建設(shè)路二街坊404號

皂角樹苗木種子

更新時間:2015-07-25    瀏覽次數(shù):896次

皂角樹苗木種子

皂莢(學(xué)名:Gleditsia sinensis Lam.),又名皂莢樹、皂角等,屬薔薇目,豆科落葉喬木或小喬木,葉為一回羽狀復(fù)葉,長10~18(26)cm;小葉柄長1~2(5)mm,被短柔毛。花雜性,黃白色,種子多顆,長圓形或橢圓形,長11~13mm,寬8~9mm,花期3~5月;果期5~12月。
1形態(tài)特征
皂莢
落葉喬木或小喬木,高可達(dá)30米;枝灰色至深褐色;刺粗壯,圓柱形,常分枝,多呈圓錐狀,長達(dá)16厘米,葉為一回羽狀復(fù)葉,長10-18(26)厘米;小葉(2)3-9對,紙質(zhì),卵狀披針形至長圓形,長2-8.5 (12.5)厘米,寬1-4(6)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頂端圓鈍,具小尖頭,基部圓形或楔形,有時稍歪斜,邊緣具細(xì)鋸齒,上面被短柔毛,下面中脈上稍被柔毛;網(wǎng)脈明顯,在兩面凸起;小葉柄長1-2(5)毫米,被短柔毛。
花雜性,黃白色,組成總狀花序;花序腋生或頂生,長5-14厘米,被短柔毛;雄花:直徑9-10毫米;花梗長2-8(10)毫米;花托長2.5-3毫米,深棕色,外面被柔毛;萼片4,三角狀披針形,長3毫米,兩面被柔毛;花瓣4,長圓形,長4-5毫米,被微柔毛;雄蕊8(6);退化雌蕊長2.5毫米;
皂莢

兩性花:直徑10-12毫米;花梗長2-5毫米;萼、花瓣與雄花的相似,惟萼片長4-5毫米,花瓣長5-6毫米;雄蕊8;子房縫線上及基部被毛(偶有少數(shù)湖北標(biāo)本子房全體被毛),柱頭淺2裂;胚珠多數(shù)。
莢果帶狀,長12-37厘米,寬2-4厘米,勁直或扭曲,果肉稍厚,兩面臌起,或有的莢果短小,多少呈柱形,長5-13厘米,寬1-1.5厘米,彎曲作新月形,通常稱豬牙皂,內(nèi)無種子;果頸長1-3.5厘米;果瓣革質(zhì),褐棕色或紅褐色,常被白色粉霜;種子多顆,長圓形或橢圓形,長11-13毫米,寬8-9毫米,棕色,光亮。花期3-5月;果期5-12月。

2生長習(xí)性

性喜光而稍耐蔭,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及深厚肥沃適當(dāng)?shù)臐駶櫷寥溃珜ν寥酪蟛粐?yán),在石灰質(zhì)及鹽堿甚至粘土或砂土均能正常生長。
皂莢的生長速度慢但壽命很長,可達(dá)六七百年,屬于深根性樹種。需要6~8年的營養(yǎng)生長才能開花結(jié)果。但是其結(jié)實期可長達(dá)數(shù)百年。
3分布情況
原產(chǎn)中國長江流域,分布極廣,自中國北部至南部及西南均有分布。 多生于平原、山谷及丘陵地區(qū)。但在溫暖地區(qū)可分布在海拔1600米處。
4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
10月采下果實,取出種子,隨即播種;若春播,需將種子在水里泡脹后,再行播種。育苗時,開1.3m寬的高畦,撒施一層腐熟堆肥作為基肥,然后按行距33cm,開深約6~10cm的橫溝,把種子每隔4~6cm播粒,播后施人畜糞水,并蓋草木灰,最后蓋土與畦面齊平。如遇天旱,要經(jīng)常澆水。苗出齊后,要淺薅,并施人畜糞水,以后再中除、追肥1~2次。第2年再行1~2次中除、追肥等管理,到秋后即可移栽。移栽可按株距7~10m開穴,栽前把幼苗挖起,稍加修剪,每穴栽苗1株,蓋土壓實,最后再覆松土,使稍高于地面,澆水定根。
5栽培技術(shù)

種子繁殖

種子處理
皂莢種皮厚而堅硬,透水性差,如不經(jīng)催芽處理,種子發(fā)芽出土慢且不整齊,發(fā)芽率低。
層積處理。在秋末冬初將種子浸入水中,每天換水1次,7天后撈出與濕沙混合進(jìn)行貯藏,經(jīng)常翻動使其溫度與濕度均衡,次年春天置于溫暖處催芽。
浸種。一般在播種前5天,將皂莢種子放入容器內(nèi),倒入100℃水,邊倒水邊攪拌至不燙手為止。浸泡1天后,用淘米法篩選出吸水膨脹的種子進(jìn)行催芽。未膨脹的種子,用上述方法連續(xù)浸種10次左右,種子多數(shù)膨脹后即可混沙催芽。
硫酸處理。將選出的種子取5kg~10kg倒入塑料盆內(nèi),加入濃硫酸后快速攪拌35min,種皮由紅褐色變?yōu)轷r紅色時撈出,倒入裝有溫水的盆內(nèi)浸泡2天~3天。待種子膨脹后撿出埋入濕沙中,發(fā)芽后即可播種
播種
選擇地勢平坦、灌水方便、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平整土地后施入底肥(二銨)3450kg/hm2。播種以春播為好,一般在5月上旬,播種量195kg/hm2~225kg/hm2.在播種前5天~6天灌足底水,待表面陰干后即可播種。為便于起苗和管理,可采用60cm大壟播種,順壟向在壟面開8cm~10cm的深溝進(jìn)行播種;若為提高出苗量,亦可做床播種,苗床寬1.2m,步道寬20cm,每隔15cm橫床開6cm~8cm深的條溝進(jìn)行播種。播種后及時覆土,覆土厚度3cm~4cm。
造林

皂莢一般采用植苗造林,可在春季、秋季、冬季或雨季進(jìn)行栽種,造林時蘸生根粉,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一般選用2年生~3年生苗,造林前要進(jìn)行小穴整地,穴規(guī)格40cm×50cm×50cm。山區(qū)的株行距為2m×3m,植苗1665株/hm2;平原區(qū)株行距為3m×4m或4m×5m,植苗630株/hm2~1245株/hm2。栽植后澆水、封土、踩實、覆膜。
管理養(yǎng)護(hù)

撫育管理
播種后適時澆水,及時松土、除草,并于7月上旬追施1次尿素,施肥量150kg/hm2~225kg/hm2。幼苗高5cm~6cm時間苗,留苗15株/m~20株/m,間苗后應(yīng)及時澆水、松土。
苗期管理
皂莢在出苗時有早有晚,出苗時間較長,應(yīng)注意床面板結(jié)影響幼苗出土,要保持床面濕潤,及時輕輕疏松床面表土而又不傷幼苗,達(dá)到全苗整齊。待苗出齊后,根據(jù)苗木生長情況,及時除草松土,當(dāng)苗高10cm左右時,進(jìn)行間苗、定苗,株距10~15cm,苗高20cm左右或5月底6月初施追肥1次,施速效化肥150kg/hm2,采取開溝施入并覆土。按照旱澇情況及時灌溉與排水,注意防治地下害蟲和各種病害,一年生苗高可達(dá)50~100cm。[7]
采種與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