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木苗種子
更新時間:2015-07-25 瀏覽次數:861次
金銀木苗木
金銀忍冬(學名:Lonicera maackii (Rupr.) Maxim.)又叫金銀木,為落葉灌木,高達6米,莖干直徑達10厘米;凡幼枝、葉兩面脈上、葉柄、苞片外面都被短柔毛。冬芽小,卵圓形。葉紙質。有五枚雄蕊(花藥+花絲) ,花兩性,整齊或不整齊,花冠合瓣,管狀或輪生,有時2唇形,萼筒貼生于子房,花冠及萼筒5或4裂齒;常具苞片;子房下位,雄蕊五枚;花序變化大,多為聚傘、輪傘或2花并生。果實暗紅色,圓形,直徑5-6毫米;種子具蜂窩狀微小淺凹點。花期5-6月,果熟期8-10月。生于林中或林緣溪流附近的灌木叢中,海拔達1800米。形態特征金銀忍冬是落葉灌木,高達6米,莖干直徑達10厘米;凡幼枝、葉兩面脈上、葉柄、苞片、小苞片及萼檐外面都被短柔毛和微腺毛。冬芽小,卵圓形,有5-6對或更多鱗片。葉紙質,形狀變化較大,通常卵狀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稀矩圓狀披針形或倒卵狀矩圓形,更少菱狀矩圓形或圓卵形,長5-8厘米,頂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葉柄長2-5(-8)毫米?;ǚ枷?,生于幼枝葉腋,總花梗長1-2毫米,短于葉柄;苞片條形,有時條狀倒披針形而呈葉狀,長3-6毫米;小苞片多少連合成對,長為萼筒的1/2至幾相等,頂端截形;相鄰兩萼筒分離,長約2毫米,無毛或疏生微腺毛,萼檐鐘狀,為萼筒長的2/3至相等,干膜質,萼齒寬三角形或披針形,不相等,頂尖,裂隙約達萼檐之半;花冠先白色后變黃色,長(1-)2厘米,外被短伏毛或無毛,唇形,筒長約為唇瓣的1/2,內被柔毛;雄蕊與花柱長約達花冠的2/3,花絲中部以下和花柱均有向上的柔毛。果實暗紅色,圓形,直徑5-6毫米;種子具蜂窩狀微小淺凹點。花期5-6月,果熟期8-10月。
生長習性性喜強光,每天接受日光直射不宜少于4小時,稍耐旱,但在微潮偏干的環境中生長良好。金銀木喜溫暖的環境,亦較耐寒,在北方絕大多數地區可露地越冬。環境通風良好有助于植株的光合作用順利進行。繁殖方式金銀忍冬有播種和扦插兩種繁殖方法。春季可以播種繁殖,夏季可以采用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進行嫩枝扦插。也可以秋季選取一年生健壯飽滿枝條進行硬枝扦插。播種 每年10-11月種子充分成熟后采集,將果實搗碎、用水淘洗、搓去果肉,水選得純凈種子,陰干,干藏至翌年1月中、下旬,取出種子催芽。先用溫水浸種3h,撈出后拌入2-3倍的濕沙,置于背風向陽處增溫催芽,外蓋塑料薄膜保濕,經常翻倒,補水保溫。3月中、下旬,種子開始萌動的即可播種。苗床開溝條播,行距20-25cm,溝深2-3cm,播種量為50g/10㎡,覆土約1cm,然后蓋農膜保墑增地溫。播后20-30天可出苗,出苗后揭去農膜并及時間苗。當苗高4-5cm時定苗,苗距10-15cm。5、6月各追施一次尿素,每次每667㎡施15-20kg。及時澆水,中耕除草,當年苗可達40cm以上。扦插 一般多用秋末硬枝扦插,用小拱棚或陽畦保濕保溫。10-11月樹木已落葉1/3以上時取當年生壯枝,剪成長10cm左右的插條,插前用50×10的ABT1號生根粉溶液處理10-12h。
扦插密度為5cm×10cm,200株/㎡,插深為插條的3/4,插后澆一次透水。一般封凍前能生根,翌年3-4月份萌芽抽枝。成活后每月施一次尿素,每次每667㎡施10kg,立秋后施一次N-P-K復合肥,以促苗莖干增粗及木質化。當年苗高達50cm以上。也可在6月中、下旬進行嫩枝扦插,管理得當,成活率也較高,也可以秋季選取一年生健壯飽滿枝條進行硬枝扦插。剪取插條長約15至20厘米,保留頂部2至4片葉。將插條插入干凈的細河沙中,深度為其長度的1/3至1/2。插后適當遮蔭保濕,待根系足壯后移植于圃地。栽培技術二級育苗 繁殖后第2年春天,及時移苗擴大株行距,可按40cm×50cm株行距栽植。每年追肥3-4次,經2年培育即可出圃?;蛘吒粢恢耆ヒ恢辏兂?0cm×80cm,繼續培養大苗。若培養成喬木狀樹形,應移苗后選一壯枝短截定干,其余枝條疏除,以后下部萌生的側枝、萌蘗要及時摘心,控其生長,促主干生長。采前管理 栽種密度為每2-3平方米1株。金銀忍冬稍耐旱,但在微潮偏干的土壤環境中生長良好。除在定植時給植株施用適量豬糞作為基肥外,生長旺盛階段還應每隔半月追施一次液體肥料。金銀忍冬性喜強光,每天接受日光直射不宜少于4小時,其在疏蔭的環境中生長良好。環境通風良好有助于植株的光合作用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