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賞性好。盆栽株型美觀,可春季觀花、夏季賞葉、秋季品果。在街道路旁,房前屋后栽植,既可防止水土流失,又能美化環境。
適應性強。適宜全國種植。在氣溫35-43℃,年降雨量400-2000毫米、海拔1600米以下的山坡、丘陵及荒漠均可正常生長。
形態特征鈣果株高0.8鈣果1.3米,植株叢生或單生。一年生枝灰白色,新梢灰綠色;葉小,長倒卵形,葉色淡綠,急尖,無毛,葉緣鋸齒鈍;花蕾淺紅色,花白色;果實圓形或扁圓形,形似櫻桃,果面光亮無粉,有紅色、金黃色、紫色等,美觀。花期3~4月,果期7~8月。
鈣果可春觀花、夏賞葉、秋品果,若做盆景株型優美,賞食兩宜。據悉,北京擬將鈣果作為"申奧樹"種,而積極發展苗木生產。鈣果根系龐大,網狀結構,固土能力強,是防風固沙,治理荒漠的先鋒樹種。日本專家建議我國廣植鈣果,即可迅速恢復西部植被,又可使農民當年增收,可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在我國干旱區,超干旱植物,尤為缺乏,需求量大,而鈣果則正是這種供不應求的植物。
功用
鈣果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元素、維生素和氨基酸。
鈣果嫩葉可制成茶葉。
鈣果由于其植株矮,株叢占地少,果實色多而艷麗,因而可以盆栽,盆果株行緊湊既可觀賞又可食用。該樹種還未在國內大面積推廣種植,而該樹種抗旱抗寒抗貧瘠性能強,對自然條件的適應性很強,具有大的應用前景和種植價值。
綠化作用
鈣果又是綠化、美化、香化、彩化環境的材料,可春觀花、夏賞葉、秋品果,若做盆景株型緊湊,賞食兩宜。鈣果根系龐大,密集成網狀結構,是防風固沙、治理荒漠的先鋒植物。鈣果極抗旱,在年降水量350毫米的區域可以正常開花結果。
栽培技術建園定植選背風向陽、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的平地或緩坡建園。深翻土壤,每畝施腐熟在家肥2000公斤,把土整碎整平。冬末春初,按株行距1米×1米,挖深、寬各30厘米的定植穴,穴底施垃圾肥、人畜禽糞、過磷酸鈣等拌混的有機肥1公斤,上蓋一層表土,再將苗放入穴中,然后回填泥土壓實。每畝栽660株。
管理要點
栽后半個月內每天澆水1次,成活率高。在生長期需進行中耕除草2-4次。每年10月,在距樹蔸15厘米處打穴,株施腐熟農家肥1公斤。第1次追肥在4月進行,每畝用尿素20公斤對水澆施,以促春梢生長和開花結果,第2次追肥在7月進行,每畝用復合肥20公斤對水澆施,以促果實膨大和提高品質。目前尚未發現病害,蟲害主要有蚜蟲、食心蟲和杏仁蜂等,可噴40%樂果1200倍液防治。
整形修剪
采用叢狀形或自然開心形。栽后苗高30厘米左右剪枝定干。培養3-4個主枝及大、中、小型結果枝組。對輔養枝、較直立枝和大枝,在夏季進行拉枝以張開角度,增加中、短枝數量。秋季采果后,將過密枝、瘦弱枝、病蟲枝剪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