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栓皮櫟是殼斗科櫟屬的高大落葉喬木。株高達(dá)30米;樹皮深縱裂;小枝無毛;葉片卵狀披針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具剌芒狀鋸齒;果殼斗杯狀,頂端平圓;花期3-4月;果期翌年9-10月 。“栓皮櫟”因樹皮具有發(fā)達(dá)的栓皮層而得名 。
栓皮櫟產(chǎn)于中國遼寧、河北、山西、陜西省區(qū)等 。喜光,幼苗耐陰,耐低溫,耐干旱瘠薄。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 。繁殖方式一般為嫁接繁殖 落葉喬木,高達(dá)30米,胸徑達(dá)1米以上,樹皮黑褐色,深縱裂,木栓層發(fā)達(dá)。小枝灰棕色,無毛;芽圓錐形,芽鱗褐色,具緣毛。
葉片卵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8-15(-20)厘米,寬2-6(-8)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圓形或?qū)捫ㄐ危~緣具刺芒狀鋸齒,葉背密被灰白色星狀絨毛,側(cè)脈每邊13-18條,直達(dá)齒端;葉柄長1-3(-5)厘米,無毛。
雄花序長達(dá)14厘米,花序軸密被褐色絨毛,花被4-6裂,雄蕊10枚或較多;雌花序生于新枝上端葉腋;花柱30殼斗杯形,包著堅果2/3,連小苞片直徑2.5-4厘米,高約1.5厘米;小苞片鉆形,反曲,被短毛。
堅果近球形或?qū)捖研危摺郊s1.5厘米,頂端圓,果臍突起。花期3-4月,果期翌年9-10月。 中國華北地區(qū)通常生于海拔800米以下的陽坡,中國西南地區(qū)可達(dá)海拔2000-3000米。
栓皮櫟喜光樹種,幼苗能耐蔭。深根性,根系發(fā)達(dá),萌芽力強。適應(yīng)性強,抗風(fēng)、抗旱、耐火耐瘠薄,在酸性、中性及鈣質(zhì)土壤均能生長,尤以在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生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