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棵針苗木種子
落葉或半常綠灌木,高約1米。根橫走,外皮粗糙,有須根。枝半平臥,紅褐色,微有柔毛,有槽。刺三分又,細瘦,長1~2厘米。葉簇生,革質(zhì),倒卵狀匙形或倒披針形,長6~25毫米,寬3~6毫米,先端圓鈍、截形或近急尖,有時具短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灰綠色,下面灰色,微有粉,兩面網(wǎng)脈明顯,無柄。花4~7朵簇生于葉腋,金黃色,直徑約7毫米;花梗長4~7毫米;小苞片3,卵形;萼片6,花瓣狀,排列成2輪;花瓣倒卵形,先端鈍圓或微凹,基部漸狹;子房有3~5胚珠。漿果近球形,粉紅色,有縮存短花柱。
別名黃檗、檗木、黃波羅。學名PhellodendronamureseRupr.。為蕓香科多年生落葉喬木。分關(guān)黃柏和川黃柏兩類。以樹皮(去栓皮)入藥。味苦,性寒。關(guān)黃柏主產(chǎn)黑龍江、吉林、遼寧、華北、寧夏等地。川黃柏分布于陜西、甘肅、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省區(qū)。
一、形態(tài)特征株高10~15米。樹皮外層灰色帶有甚厚的木栓層,有深溝裂,內(nèi)層鮮黃色。葉對生,奇數(shù)羽狀復葉,小葉5~13片。卵狀披針形或近卵形,先端長漸尖,基部寬楔行,上面暗綠色,下面灰綠色,中脈基部有長毛。雌雄異株,花序圓錐狀;花小,萼片5,卵形。花單性,黃綠色。花瓣5,長圓形;雄花有雄蕊5枚;雌花內(nèi)有退化雄蕊呈鱗片狀,雌蕊1枚,子房倒卵形,柱頭5裂。漿果狀核果圓球形,熟時紫黑色。花期5~7月,果期6~9月。
二、生物學特性關(guān)黃柏耐寒,對氣候適應性很強,苗期稍能耐陰,成年樹喜陽光,野生多在避風山間谷地,混生在闊葉林中。喜深厚而肥沃土壤,腐殖質(zhì)含量多為好。喜潮濕而怕澇,水分不足生長緩慢。水分過多根系生長不良,葉片枯萎。黃柏幼苗最忌高溫干旱。
三、栽培技術(shù)選擇山坡、宅旁、路邊濕潤地帶種植,沼澤地,粘土均不宜種植。育苗地應選肥沃濕潤的土地。1、種子繁殖:種子育苗可在秋、春兩季播種。秋播在10月下旬至封凍前進行,第二年春季出苗。春播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宜早不宜遲,否則出苗晚,幼苗遇到氣溫高的季節(jié),多生長不良。每畝播種量2~3.5公斤,播完種后用細土蓋種,厚1.5~3厘米,稍加鎮(zhèn)壓,澆水,再蓋一層草,保持土壤濕潤,以利出苗。2、定植:黃柏育苗1~2年,苗高35~70厘米即可定植。定植時間從秋季落葉后到春季新芽萌發(fā)前均可。挖苗時要盡量少損傷根系并帶土挖出。選土壤比較肥沃而濕潤的地方定植。株行距2米*3米,根據(jù)苗木大小,挖直徑0.5~1米,深40~60厘米的穴,施廄肥每穴5~10公斤作底肥,與表土混勻,每穴栽苗一株,載后填土至平,逐層壓緊,然后灌水,并蓋上松土封穴。
四、采收與加工黃柏定植后7~8年可以收獲。收獲宜在5~6月間進行,此時植株水分充足,有粘液,容易將皮剝離,先砍倒樹,按長60厘米環(huán)剝樹皮。依次剝下樹皮、枝皮、根皮。樹干越粗樹皮質(zhì)量越好。也可不砍樹,在活樹上只縱向剝下半周部分樹皮,以使樹木繼續(xù)生長,即先在樹干上按60厘米長,上下各橫切一刀至半周,兩邊再各縱切一刀剝下樹皮。待長好后剝另一半樹皮。還可以環(huán)剝。剝下的樹皮趁鮮刮去木栓層粗皮,至顯黃色為度,在陽光下曬至半干,重疊成堆,用石板壓平,再曬干即可。產(chǎn)量為每株收干貨12~19公斤。折干率40~50。質(zhì)量以身干、粗皮去凈、皮厚、斷面色黃者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