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學名牛奶子拉丁學名Elaeagnus umbellate Thunb別 稱剪子果、甜棗、麥 粒子界植物界門被子植物門綱雙子葉植物綱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目桃金娘目科胡頹子 科屬胡頹子屬種牛奶子命名者及年代Thunb,1784
形態特征落葉直立灌木,高1-4米,具長1-4厘米的刺;小枝甚開展,多分枝,幼枝密 被銀白色和少數黃褐色鱗片,有時全被深褐色或銹色鱗片,老枝鱗片脫落,灰黑色;芽 銀白色或褐色至銹色。葉紙質或膜質,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3-8厘米 ,寬1-3.2厘米,頂端鈍形或漸尖,基部圓形至楔形,邊緣全緣或皺卷至波狀,上面幼時 具白色星狀短柔毛或鱗片,成熟后全部或部分脫落,干燥后淡綠色或黑褐色,下面密被 銀白色和散生少數褐色鱗片,側脈5-7對,兩面均略明顯;葉柄白色,長5-7毫米。花較 葉先開放,黃白色,芳香,密被銀白色盾形鱗片,1-7花簇生新枝基部,單生或成對生于 幼葉腋;花梗白色,長3-6毫米;萼筒圓筒狀漏斗形,稀圓筒形,長5-7毫米,在裂片下 面擴展,向基部漸窄狹,在子房上略收縮,裂片卵狀三角形,長2-4毫米,頂端鈍尖,內 面幾無毛或疏生白色星狀短柔毛;雄蕊的花絲極短,長約為花藥的一半,花藥矩圓形, 長約1.6毫米;花柱直立,疏生少數白色星狀柔毛和鱗片,長6.5毫米,柱頭側生。果實 幾球形或卵圓形,長5-7毫米,幼時綠色,被銀白色或有時全被褐色鱗片,成熟時紅色; 果梗直立,粗壯,長4-10毫米?;ㄆ?-5月,果期7-8月。
牛奶子為亞熱帶和溫帶地區常見的植物,生長于海拔20-3000米的向陽的林緣、灌叢 中,荒坡上和溝邊。由于環境的變化和影響,因此植物體各部形態、大小、顏色、質地 均有不同程度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