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花苗木
更新時間:2016-05-27 瀏覽次數:728次
金銀花苗木
金銀花,為中藥材和植物的統稱。植物金銀花又名忍冬,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綠纏繞木質藤本植物。“金銀花”一名出自《本草綱目》,由于忍冬花初開為白色,后轉為黃色,因此得名金銀花。藥材金銀花為忍冬科忍冬屬植物忍冬及同屬植物干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
形態特征
金銀花屬多年生半常綠纏繞及匍匐莖的灌木。小枝細長,中空,藤為褐色至赤褐色。卵形葉子對生,枝葉均密生柔毛和腺毛。夏季開花,苞片葉狀,唇形花有淡香,外面有柔毛和腺毛,雄蕊和花柱均伸出花冠,花成對生于葉腋,花色初為白色,漸變為黃色,黃白相映,球形漿果,熟時黑色。
金銀花幼枝潔紅褐色,密被黃褐色、開展的硬直糙毛、腺毛和短柔毛,下部常無毛。葉紙質,卵形至矩圓狀卵形,有時卵狀披針形,稀圓卵形或倒卵形,極少有1至數個鈍缺 ,長3~5厘米,頂端尖或漸尖,少有鈍、圓或微凹缺,基部圓或近心形,有糙緣毛,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小枝上部葉通常兩面均密被短糙毛,下部葉常平滑無毛而下面多少帶青灰色;葉柄長4~8毫米,密被短柔毛。
總花梗通常單生于小枝上部葉腋,與葉柄等長或稍較短,下方者則長達2~4厘米,密被短柔后,并夾雜腺毛;苞片大,葉狀,卵形至橢圓形,長達2~3厘米,兩面均有短柔毛或有時近無毛;小苞片頂端圓形或截形,長約1毫米,為萼筒的1/2~4/5,有短糙毛和腺毛;萼筒長約2毫米,無毛,萼齒卵狀三角形或長三角形,頂端尖而有長毛,外面和邊緣都有密毛;花冠白色,有時基部向陽面呈微紅,后變黃色,長 (2~) 3~4.5 (~6)厘米,唇形,筒稍長于唇瓣,很少近等長,外被多少倒生的開展或半開展糙毛和長腺毛,上唇裂片頂端鈍形,下唇帶狀而反曲;雄蕊和花柱均高出花冠。
花蕾呈棒狀,上粗下細。外面黃白色或淡綠色,密生短柔毛?;ㄝ嗉毿?,黃綠色,先端5裂,裂片邊緣有毛。開放花朵筒狀,先端二唇形,雄蕊5,附于筒壁,黃色,雌蕊1,子房無毛。氣清香,味淡,微苦。以花蕾未開放、色黃白或綠白、無枝葉雜質者為佳。
果實圓形,直徑6~7毫米,熟時藍黑色,有光澤;種子卵圓形或橢圓形,褐色,長約3毫米,中部有1凸起的脊,兩側有淺的橫溝紋。花期4~6月(秋季亦常開花),果熟期10~11月。
生長習性
原產我國,分布各省。溫帶及亞熱帶樹種,適應性很強,喜陽、耐陰,耐寒性強,也耐干旱和水濕,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濕潤、肥沃的深厚沙質壤上生長最佳,每年春夏兩次發梢。根系繁密發達,萌蘗性強,莖蔓著地即能生根。喜陽光和溫和、濕潤的環境,生活力強,適應性廣,耐寒,耐旱。在當年生新枝上孕蕾開花。
繁殖技術
金銀花的繁殖采用種子繁殖或營養繁殖,為獲優質豐產,二者金銀花
金銀花
都必選擇優良品種。
種子繁殖又稱有性繁殖,費工費時,生長緩慢,加之金銀花主要以花入藥,大多不讓其結籽。生產中多不采用。
營養繁殖又稱無性繁殖,有扦插,壓條、分株三種方法,其中扦插法簡單易行,容易成活,生產上使用得多。壓條繁殖法、分株繁殖法二者在生產中多不采用,這里不再詳細敘述。
扦插法:分直接扦插和育苗扦插。
直接扦插:平邑主產區花農在夏、秋陰雨連綿季節,選取1~2年生健壯無病蟲害的枝條,剪成30厘米長,摘去下部葉片,按穴距1.3米,每穴放10~15根插條,露出地面10厘米左右,填土壓緊,澆水,直接栽植在山坡,地堰等處,保持土壤濕潤,半月左右即長出新根。
扦插育苗:一年四季除嚴冬外均可進行。選肥沃、濕潤、灌溉方便沙壤土,以土雜肥作基肥,翻耕整平耙細作苗床。按行距25~30厘米開溝,溝深15~20厘米,將截好的插條均勻地排列在溝中,插條之間有空隙即可。填上踏實,地上露出5厘米左右,立即澆透水,若氣溫在20℃以上,保持土壤濕潤,半個月左右,即能生根發芽。秋冬季節育的苗,因處于休眠期,年前不生根,但也不能缺水,否則會干枯致死。扦插育苗的應在其生出粗壯的不定根后,移栽。
移栽:金銀花移栽應選在春季3月上中旬,秋季8月上旬至10月上旬。選擇土層疏松,排水良好,靠近水源的肥沃土壤,每畝施廄肥3000公斤,深翻30厘米以上,整成平畦,按行株距1.5米×1.5米,挖穴;穴深寬視苗子大小而定,穴底施肥土拌勻,半年至1年的幼苗每穴5~8株分散穴內,按圓形栽種;2年左右大苗每穴1~3株分散穴內,按半月形栽種,填土壓實澆水。此外,溝旁、田埂,荒地,房前屋后的空地均可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