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蘭花叢生苗
馬藺(學名:Iri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Fisch.) Koidz.)是白花馬藺的變種,多年生密叢草本。根莖葉粗壯,須根稠密發達,長度可達1米以上,呈傘狀分布。葉基生,寬線形,高度可達到1250px,寬度0.4~25px,灰綠色,花莖高約250px,2~4朵花,花為淺藍色、藍色或藍紫色,花被上有較深色的條紋;蒴果長橢圓狀柱形,有6條明顯的肋,頂端有短喙;長4~150px,種子為不規則的多面體,棕褐色,略有光澤,種子9月份成熟?;ㄆ?-6月,果期 6-9月。
生于荒地、路旁、山坡草地,尤以過度放牧的鹽堿化草場上生長較多。
形態特征
馬藺是白花馬藺的變種,多年生密叢草本。根狀莖粗壯,木質,斜伸,外包有大量致密的紅紫色折斷的老葉殘留葉鞘及毛發狀的纖維;須根粗而長,黃白色,少分枝。葉基生,堅韌,灰綠色,條形或狹劍形,長約50厘米,寬4-6毫米,頂端漸尖,基部鞘狀,帶紅紫色,無明顯的中脈。
花為淺藍色、藍色或藍紫色,花被上有較深色的條紋,花莖光滑,高5-10厘米;苞片3-5枚,草質,綠色,邊緣白色,披針形,長4.5-10厘米,寬0.8-1.6厘米,頂端漸尖或長漸尖,內包含有2-4朵花;花乳白色,直徑5-6厘米;花梗長4-7厘米;花被管甚短,長約3毫米,外花被裂片倒披針形,長4.5-6.5厘米,寬0.8-1.2厘米,頂端鈍或急尖,爪部楔形,內花被裂片狹倒披針形,長4.2-4.5厘米,寬5-7毫米,爪部狹楔形;雄蕊長2.5-3.2厘米,花藥黃色,花絲白色;子房紡錘形,長3-4.5厘米。
蒴果長橢圓狀柱形,長4-6厘米,直徑1-1.4厘米,有6條明顯的肋,頂端有短喙;種子為不規則的多面體,棕褐色,略有光澤。花期5-6月,果期6-9月。
生長習性
生于荒地、路旁、山坡草地,尤以過度放牧的鹽堿化草場上生長較多。耐鹽堿、耐踐踏,根系發達,可用于水土保持和改良鹽堿土。
3地理分布
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湖南、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四川、西藏。也產于朝鮮、俄羅斯及印度。
4植物特性
抗旱特性
馬藺根系發達,入土深度可達1米以上,須根稠密而發達,呈傘狀分布,這不僅是它極強的抗性和適應性的有力保證,也使其具有很強的縛土保水能力。馬藺直立生長的葉片可有效地減少水分蒸發,緩解雨水對地表的直接沖刷,而且還利于根部透氣。在惡劣的環境條件下,馬藺的地上部分會變得相對低矮,地上生長量會減低20%以上,同時根系會更加發達,根系會增加10%以上,這都有助于其在高溫干旱、水澇等不良環境中正常生存。
耐鹽堿性
馬藺是一種耐重鹽堿的植物,其種子在含鹽量0.44%條件下正常發芽;含鹽量0.51%時,發芽率明顯下降,含鹽量達0.75%喪失發芽能力。萌發后的幼苗在土壤含鹽量達0.27%、pH值達7.9-8.8的條件下仍能正常生長并開花結實,是難得的鹽堿地綠化和改良的好材料。
葉綠澤性
馬藺在北方地區一般3月底返青,4月下旬始花,5月中旬至5月底進入盛花期,6月中旬終花,11月上旬枯黃,綠期長達280d以上。馬藺色澤青綠,花淡雅美麗,花蜜清香,花期長達50天以上。
抗病蟲害性
馬藺具有極強的抗病蟲害能力,不僅在馬藺單一植被群落中從不發生病蟲害,而且由于它特殊的分泌物,使其與其他植物混植后也極少發生病蟲害,大大降低了綠色地被建植后防治病蟲害所需的投入和成本。
5生態功能
馬藺喜陽光、稍耐陰,華北地區冬季地上莖葉枯萎。耐高溫、干旱、水澇、鹽堿,是一種適應性極強的地被花卉。在干旱、貧瘠的惡劣地力條件下,馬藺的地上部分莖葉的生長量會減低20%以上,而根系生長量卻會增加10%以上,在土壤含鹽量達到7%,PH值達到7.9-8.8的條件下仍能正常開花結果。
6繁殖栽培
馬藺既可用種子繁殖也可進行無性繁殖,但直播種子出苗率相對較低,用成熟的馬藺進行分株移栽繁殖成活率較高。成熟野生種子絕大多數具有活力,種子發芽的內在潛力很大。經種子活度生化速測法測定,室內儲存的種子與室外土埋貯藏的種子發芽勢分別為90%和88%,但常溫下種子發芽率和發芽勢很低。常溫下貯藏時間超過5年的種子,其活力下降。種子變溫儲藏和室外埋土越冬處理比室溫下儲藏發芽率高。種子發芽的溫度范圍為15-30℃。小于10℃或大于35℃時不發芽。恒溫條件下發芽率普遍很低,一般播前采用溫水浸種或層積處理,提高種子出苗率。馬藺種子硬實率較高,使得馬藺種子在常溫室內培養條件下的發芽率平均僅10%-20%。野生馬藺多以分蘗形式進行無性繁殖。
種子繁殖方法:將圃地整細耙平,打成2m寬的畦,將種子播撒于條狀溝內,覆土厚度為種子直徑的2倍,每平方米用種量為15g左右,每畝產苗量30余萬株,2-3a可達到生理成熟,開花結果。
分株繁殖方法:馬藺根狀莖伸長長大時即可分株,一般可隔2-4a分株1次,在春、秋兩季或花后進行。分割根莖時,每段帶2-3個芽,割后用草木灰或硫磺涂抹切口,稍陰干后再種。一般采用15-500px株行距,每平方米用苗30株左右。三個月后開始分蘗,二年形成固定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