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薄皮山核桃苗
更新時間:2015-07-25
瀏覽次數:900次

美國薄皮山核桃苗
美國山核桃,屬胡桃科的一種植物。又名“長山核桃”、“薄殼山核桃”、“碧根果”等。
薄殼山核桃樹干端直,樹冠近廣卵形,根系發達,耐水濕,可孤植、叢植于湖畔、草坪等,宜作庭蔭樹,行道樹.
形態特征
大喬木,高可達50米,胸徑可達2米,樹皮粗糙,深縱裂;芽黃褐色,被柔毛,芽鱗鑷 合狀排列。小枝被柔毛,后來變無毛,灰褐色,具稀疏皮孔。奇數羽狀復葉長25-35厘 米,葉柄及葉軸初被柔毛,后來幾乎無毛,具9-17枚小葉;小葉具極短的小葉柄,卵狀披 針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有時成長橢圓形,通常稍成鐮狀彎曲,長7-18厘米,寬2.5-4 厘米,基部歪斜闊楔一形或近圓形,頂端漸尖,邊緣具單鋸齒或重鋸齒,初被腺體及柔毛,后來毛脫落而常在脈上有疏毛。雄性葇荑花序3條1束,幾乎無總梗,長8-14厘米,自去 年生小枝頂端或當年生小枝基部的葉痕腋內生出。雄蕊的花藥有毛。雌性穗狀花序直立, 花序軸密被柔毛,具3-10雌花。雌花子房長卵形,總苞的裂片有毛。果實矩圓狀或長橢 圓形,長3-5厘米,直徑2.2厘米左右,有4條縱棱,外果皮4瓣裂,革質,內果皮平滑,灰褐色,有暗褐色斑點,頂端有黑色條紋;基部不完全2室。5月開花,9-11月果成熟。
栽培技術
繁殖方法
播種
果實采收后攤放于室內通風處,待多數外果皮開裂后,取出種子,出籽率50%~75%。種子千粒重4500g,發芽率75%~85%。春、秋均可播種,但秋播不如春播安全,因種子易被鼠、鳥啃食。有時冬季干旱,種子失水,出苗率低。秋播通常在秋季土壤結凍前播完即可,春播宜早,可在3月中旬播種。如春播,種子須經沙藏處理。即在冬季混沙藏入溝內(溫度為0~5℃),沙藏70~80d。沙與種子的比例為3:1。層積時種子要薄,防止種子發熱生霉。早春溫度升高時要經常檢查翻倒。未經沙藏的種子,可于播種前進行浸種催芽,用冷水浸種。浸種連續進行2次,第一次時間宜長,浸36~48h后撈出,瀝水24h,再用冷水浸24h。在第二次浸種時可加上溴化鉀溶液(濃度為300ppm)效果更好。第二次浸種后即可播種。秋播用高壟播,壟距60~70cm,種子間距離8~10cm。播種時應使臍孔向下或使種子的縫合線處上下放置。覆土厚度4~5cm。種子發芽前不要灌水。播后40d發芽出土,發芽后進行一般管理即可。成苗率達80%以上,產苗量1萬~1.5萬株/667m2。
嫁接
嫁接所用的砧木一般為核桃。在華北寒冷地區用核桃楸,在長江流域多采用野核桃,在山東、陜西采用楓楊(Pterocaryastenoptera)。在優良單株上采集接穗,要選用樹冠外圍充實健壯的發育枝,長30~40cm,粗1~1.5cm。接穗中下部充實飽滿的芽作接芽。接穗采下后立即剪去葉片,只留1~1.5cm長的葉柄,以減少水分蒸發。去掉葉片后立即放入水桶內,用濕布蓋好,或是放在濕沙中以防水分蒸發。是當天采的接穗當天用完,當天用不完時,應埋在濕沙或潮濕鋸木屑中,不要插在水桶內,以免影響嫁接的成活率。特別是芽接,接芽泡在水中成活率極低。作砧木的核桃、楓楊和核桃楸在休眠期間都有傷流,傷流會影響愈傷組織形成,接穗易被傷流泡爛,不能愈合成活。因此,應在傷流很少或無傷流時候嫁接。枝接在萌芽后進行。插皮舌接最適宜在核桃樹展葉至雄花末期進行。
扦插
選用1a生的健壯枝條,插穗長17~20cm,普通方法扦插,成活率90%以上。
根插
結合苗木出圃進行采根,再行假植,春季進行扦插,種根直徑1cm,長10cm。插根以床插為宜,根的上剪口一定要埋入床面以下0.5~1cm處。
壓條
休眠期將母株根部的健壯枝條壓入土中,經一段時間后即能生根,然后將枝條與母株分離,移植再行培養。
移植
移植在落葉后或發芽前進行,大苗帶泥球,1~2a生小苗須多留側根和須根,并及時蘸泥漿,以免根系失水而影響成活。株行距5m×7m或6m×8m較合適。核桃幼樹期,特別是在定植當年入冬前,要注意采取埋土、培土堆等措施,對幼樹進行防寒防抽條保護。特別在華北和西北冬季寒冷地區,大樹樹干涂白(石灰)有防止樹干凍害發生的作用。核桃常見的樹形有疏散分層形、自然開心形和直立圓柱形,以疏散分層形常見。由于核桃有傷流現象,因此,核桃修剪多在采收后至落葉前進行。晚實核桃因頂芽或頂端1~3芽結果,故對結果枝不宜過多短截。早實核桃大部分類型側花芽比例高,故可進行短截。由于分枝角度大,有背后生長旺容易抑制延長枝的特點,故核桃定干應高些。為了達到樹體內外和立體結果,骨干枝上要培養結果枝組,具體方法是采用“先放后縮”或夏季旺梢摘心的措施培養。栽植密度、品種應根據園地立地條件等來確定,株行距一般為3~6m×4~8m,土層深厚、土質好、肥力高的地區株行距應大些,反之小些。栽植時要注意品種搭配,同地塊要栽植3個以上相互授粉親和力強的品種.
物候期
在云南昆明,3月下旬至4月上旬為萌芽期,4月上中旬為展葉期,4月上旬至8月下旬為新梢迅速生長期,11月中旬為落葉期。
環境要求
喜溫暖濕潤氣候,年平均溫度15.2℃為宜,能耐高溫度為41.7℃,較耐寒,-15℃也不受凍害。但花期遇低溫會影響開花授粉和花的發育。薄殼山核桃需要較多水分,一年中不同物侯期對水分要求不同。一般在開花前春梢生長期要求適量雨水,4月下旬至5月中旬開花期,忌連續陰雨,6~9月為果實和裸芽發育時期,要求雨量充足而均勻。對光照不太苛求。幼年期要求陰涼環境,因此,山核桃育苗須人工遮蔭。成年樹在向陽干瘠的陽坡,生長不良。土壤以疏松而富含腐殖質的石灰巖風化而成的礫質壤土為宜,以石灰巖上發育的油黑土、黃泥土及沙巖、板巖、頁巖上發育的黃泥土為。紅壤、沙土不適宜山核桃生長。
根蘗幼苗繁殖。播種用的種子要求堅果充分成熟。種子采收后,經水選,于秋季播種,播種時種子須橫放。如果秋季不播,則須用濕沙層積貯藏。幼苗一般培育2年后才可出圃栽植。也可在春季采用枝接法嫁接繁殖。
栽培方法
應選擇土層深厚、疏松、水源充足、背風向陽的地塊種植。株行距4m×5m~7m×8m為宜。定植穴要求直徑1~1.5m,深1~1.2m;表土與心土分開放,先在坑底放一層秸稈,覆表土至20cm;放入有機肥50kg、甲敵粉20g、過磷酸鈣500g,并與土拌勻。在12月~1月植苗。定植后,固好樹盤,澆足定根水。也可直播營造果林。播種時間在冬季10月至翌年3月,除冰凍天氣外,均可進行。移植時,近距離的能帶土球,遠運時,苗木掘起后將根立刻沾上泥漿,能起保護作用。
早期修剪宜輕,適當多留主枝,使其早結果。修剪時要做到使樹冠內膛通風透光,早期樹冠上部枝梢應盡量保留,樹冠下部可逐步進行疏剪,必要時可鋸去過密大枝。鋸口必須削平,并涂布保護劑,以防腐爛。山核桃樹進入衰老期后,可將樹冠發生更新枝處以上部位全部鋸去,培養已萌發的更新枝,將衰老樹冠主枝枯死的部分全部剪去。在進行截枝更新的同時,結合深翻和施肥。
施肥管理
豐產園每667平方米產量在500kg以上。在建園的1~3年內可以間作黃豆、玉米以及白術等作物。在間作過程中,園地要中耕除草,同時適量施用焦泥灰、餅肥、廄肥等有機肥料,并在每年7~8月間將林地雜草、灌木、荊棘、藤蔓等割除1~2次,將割下的雜草覆蓋林地,冬季將覆蓋物耕入土中,增加土壤肥力。每年春季發芽前,每667平方米施尿素30kg左右,果實膨大期施果樹專用肥80kg,秋施基肥3000kg。進入結果期后,根據結果情況增施肥料??山Y合噴藥每15天左右葉面噴肥1次,生長前期和后期噴0.3%尿素,6~7月噴0.3%的磷酸二氫鉀。冬季澆足越冬水及萌芽水。雨季要及時排水防澇。結果樹每年施肥2次。2月沿樹盤開放射狀溝,每株施玉米稈20kg,大糞5kg。7月份施肥以三元復合肥為主,每平方米施0.2kg。